过去五年,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完成了从组建筹建到成功设置的艰巨任务,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在新阶段开启建设与发展新征程的五年,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以教育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家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指导,按照《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章程》规定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模,审时度势,站高望远,科学谋划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立足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艺术人才,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成功完成院校设置,开启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成功设置,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十三五”时期,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组建后,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要求筹建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2019年6月10日,教育部致函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在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的基础上设置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11月2日,省政府下达《关于设置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有关事项的通知》。12月28日,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正式挂牌成立。2019年、2020年先后获批设置音乐表演、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绘画、新闻学、舞蹈表演、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8个本科专业。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培育。积极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多措并举,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提升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实践水平。以“高素质、强能力、精才艺、善应用”为目标,构建“以美育人”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校园文化功能,开展“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大学生文艺创作实践活动,举办“传媒情,艺术梦”校园文化艺术节,积极参加全省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组织文艺志愿服务江淮行、普法演出进社区、文艺三下乡等文艺志愿者服务。以“宿舍革命”为突破点,实施学生管理模式改革。融合艺术美育教育,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5.58%。积极开展学科建设,音乐与舞蹈学获批省级一流学科,安徽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中心获批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积极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促进教师提升教学学术水平,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等科研项目127项,推出原创歌剧《包青天》等优秀作品。与安徽省演艺集团、肥东县委、岳西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开展校企、校政合作,促进文化传承创新。推进国际合作交流,赴德国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开展交流学习和艺术展演,邀请国外知名艺术家和艺术团队来校开展艺术交流,举办中德国际传媒论坛。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以《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章程》为核心的各项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完成校园基本建设一期工程首批项目约21万平米,各类设施基本满足办学需要。逐步建立健全校园治安、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加强疫情防控,组织实施以“艺”抗“疫”文艺作品创作。不断强化党对学校教育的全面领导,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完成省委专项巡视、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任务。
(二)“十四五”时期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已经“破茧”亟待“成蝶”的第一个五年。在全面开启新阶段美好安徽建设的新征程中,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迎来了发展机遇: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特别是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奠定了社会基础;2035年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的目标确立为高等艺术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高等教育普及化为多样性个性化人才成长拓宽了培养路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为学校快速提升增强了发展动力。应当看到,学校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还存在许多短板,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还面临十分艰巨的挑战:“三全育人”下的“十大育人”体系和“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培养质量所表现出来的生源结构与就业质量尚未达到理想要求;学科专业建设刚刚起步,特色优势学科尚未形成;师资队伍总量和质量尚未达到要求,领军人物和高端人才比较缺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足,高规格科研项目数量较少,高水平艺术作品不多,文化传承创新的水平有待提升;与世界一流艺术院校的实质性合作尚未展开,国际合作交流需要不断拓展;校园配套设施及信息化建设存在短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三)到2035年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远景目标
到2035年,学校内涵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定位得到巩固,办学规模基本稳定,以美育人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得到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省高校艺术类本科专业前列;学科专业建设实现艺术学类较大覆盖,成为艺术学专业硕士学位建设单位;建立一支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资队伍,若干学科及学科专业带头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建立和完善以本科教育为主,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促进、普通高等教育与初等中等教育相衔接的艺术教育体制机制;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形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以创作和展演为载体,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安徽元素的精品佳作;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常态化机制,以“一带一路”为主线,加强与世界著名艺术院校合作,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建设上形成互惠互利、共享共赢;办学条件特别是教学资源、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以美化人、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的校园特色文化得到彰显,力争建成全国文明校园。学校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肩负起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伟大使命,把学校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艺术学院。
二、“十四五”时期学校建设与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文化、教育等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文艺观,坚持文化自信和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崇德尚艺、传承创新,为促进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和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加强党的领导。按照党对高校的全面统一领导要求,统领学校建设与发展;强化主体责任,建立规划执行的绩效评价机制,确保规划编制的总体目标和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地生根。
——把握办学定位。按照教育部对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设置批复和《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章程》要求,结合全国教育大会和2021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为发展类型定位,以立足安徽省、融入长三角为服务面向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明确发展思路。按照“瞄准前沿、追赶一流、错位发展、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构建“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实现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管理。
——建立有效举措。按照新建艺术类本科院校的特点,科学、合法、有效的创设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和重要举措。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发扬勇于担当、不甘落后的坚强意志,加速推进学校建设与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学校基本办学指标和本科专业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顺利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把学校建成具有安徽文化特色、专业优势明显、特色学科国内一流的艺术类本科院校。
专栏一:2025年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 |||
项 目 | 指标内涵 | 2020 | 2025 |
办学规模 | 在校本科学生数(人) | 3372 | 6000 |
学科专业 | 省级重点学科培育(个) | 1 | 2 |
本科专业设置(个) | 8 | 22 |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培育(个) | 2 | 8 |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总量(人) | 166 | 440 |
硕士学位教师占比(%) | 78 | 85 | |
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 3 | 8 | |
教授数量(人) | 16 | 40 | |
副教授数量(人) | 50 | 120 | |
实验实训 | 计算机台数(个) | 420 | 600 |
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个) | 400 | 500 | |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 3054 | 5000 | |
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就业基地(个) | 7 | 50 | |
图文信息 | 馆藏纸质图书总量(万册) | 24.48 | 35 |
数字图书与视频影像资源总量(种) | 6688 | 30000 | |
科学研究 | 五年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累计数(项) | 21 | 50 |
五年科研项目经费累计数(万元) | 574.4 | 1000 | |
校园建设 | 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万平方米) | 14.91 | 20.43 |
三、以新发展理念提升学校高质量建设水平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学校“十四五”规划所确立的奋斗目标,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等有关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文件精神,以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目标,实施“三大工程”“七项计划”,大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学校依法办学治校水平。
(一)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公民意识、社会意识和国家意识。加强“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格局,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形成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三全育人”省级示范院校。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严格执行国家本科专业类质量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能力教育为核心,兼融思想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学分制改革,实施分类分级教学,精心选拔和培养优秀拔尖学生。推进以课程建设为重点的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零突破。推进音乐、戏曲、舞蹈等专业类自主招生考试,不断提高生源质量。
3.建立体教融合机制,增强体质心理健康。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开展“阳光体育”,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软硬件建设,实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积极组织举办田径运动会和其他类别体育比赛项目,培育省级艺术体操等艺术体育竞技项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疾病预防机制,按照国家标准配齐配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4.发挥艺术综合功能,打造美育教育特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发挥艺术类综合院校学科门类齐全、专业人才集中优势,加强美育教育,构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文化育人特色。实施艺术俱乐部教学改革,拓展学生艺术知识空间,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艺术创新能力。
5.结合艺术院校特点,探索劳动教育模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积极开展以艺术创作和文艺志愿服务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劳动光荣、劳动最美意识。深化以“宿舍革命”为抓手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增强道德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专栏二:育人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 |
(一)德育铸魂计划:坚持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宣传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构建学生管理工作育人机制;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和学生社团管理,以先进典型人物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组织开展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为内容的新“四史”教育,构建具有艺术特色的思政课程;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智育固本计划:坚持“以本为本”,实现“四个回归”,全面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推进艺术类专业与传媒类专业交叉融合的学分制改革;强化学习激励,注重创新实践,建立科学公正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实施优才优育,培养造就卓越,探索分类指导、分层教育、分流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科研训练,提升创新水平,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艺术创新与实践计划项目的实施。 责任单位:教务处、科研处、艺术创新与实践中心 (三)体育健身计划:坚持“体教融合”,开展“阳光体育”,把体育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建立校园体育文化生态,打造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开展军事训练、竞技比赛等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各类军事训练项目,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心智能力。 责任单位:公共教育学院、党委人民武装部 (四)美育润心计划:发挥学校艺术资源优势,全面实施以美育人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为载体,推进美育不断升华;把美育与体育相融合,探索体育美育俱乐部改革,打造学校艺术体育特色;把艺术专业训练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开展“戏曲进校园”“文化进社区”等系列艺术实践活动; 责任单位:校团委、公共教育学院、艺术创新与实践中心 (五)劳动提质计划:把握高等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劳动光荣、劳动最美的意识,明确依托专业课程开设劳动教育专题课程,本科学习阶段不少于32课时;组织开展以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勤工助学、艺术创作展演和文艺志愿服务等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结合校园环境美化、学生餐饮服务、学生宿舍革命等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周”系列活动,打造校园劳动文化。 责任单位:教务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艺术创新与实践中心、后勤管理处 |
(二)坚持特色发展,构造布局合理、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群
6.加强学科基础建设,构建本土艺术学科。贯彻落实安徽省文化旅游和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对高等艺术教育提出的建设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全省唯一综合性艺术类本科教育平台优势,立足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凸显地方性,构建以安徽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以及安徽非遗艺术为代表的安徽地方艺术学科体系。
7.拓展本科专业布点,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安徽省本科专业结构布局和安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本科专业建设计划,不断拓展艺术类本科专业布点。加强对新增本科专业的基础条件建设,发展应用性艺术类专业,构建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支持力度,培育若干本科专业列为省级一流专业。对已有毕业生的专业开展专业评估和专项评估,确保本科专业建设达到国家本科专业类质量标准。
8.扶持特色专业发展,实现学科协同共建。加强安徽戏曲文化的传承创新,大力扶持以黄梅戏表演为代表的特色专业建设。将新安画派、安徽版画、徽州雕刻等具有安徽特色的艺术形式融入美术学科专业建设。注重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开展安徽非遗艺术学科建设。积极与安徽文化、传媒等企事业单位共建学科专业点,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专栏三:学科(专业)建设计划(2021-2025) |
(一)重点学科培育:以安徽省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中心为依托,以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专业为基础,开展科学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将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打造成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高水平省级重点学科。 责任单位:科研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 (二)新增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按照新增专业建设标准,培育和建设10-15个艺术学科和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加强对新办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注重在师资力量配备、实验设备添置、实训基地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探索与文化、传媒等企事业单位联合创办新专业,实现人才培养协同育人。 责任单位:教务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 |
(三)坚持以德为先,建设“德艺双馨、知行合一”的人才队伍
9.锤炼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教师教学发展。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省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为骨干,开展教师培训、专业咨询、教学学术研究、教学技能竞赛、课程教学评估等专业技能训练活动。组织教师参与政府和社会行业主导的重大文化活动、专业展演和竞赛,加强与省内外文化、传媒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双聘双挂”机制,开展“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积极创作、视野宽阔、技术精湛、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1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弘扬师德文化,建设师德教育基地,选树先进典型。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严格政治标准,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11.加速高端人才汇聚,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坚持“内培外引,双能驱动”,加大对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加强省级人才项目管理。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完善“一人一议”“一人一策”工作机制。实施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提升计划,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和改善专任教师总量与结构比例,达到合格评估对学校生师比与结构的合理要求。按照“双基”达标要求,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和基本教学活动建设,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培训和考核,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
12.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教育评价机制。按照学校“三定”方案,推进学校机构改革,全面实施岗位员额、竞聘上岗制度。破除“五唯”顽疾,完善教师系列和与学校岗位相匹配的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机制,探索各类岗位人员职务职称动态管理模式。加强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实施各类岗位人员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专栏四:人才队伍引育工程(2021-2025) |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继续开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每年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30个左右,招聘专业急需紧缺人才20个左右;加大对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培育10个校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遴选15-20个学科(专业)带头人,遴选50个左右青年骨干教师。 责任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 (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提升计划:按照学校发展规模和生师比要求,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实施辅导员双向晋升计划,提高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安排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 责任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四)坚持科学研究,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13.完善科研工作体系,促进教学科研融合。加强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建设,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支持教学科研人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艺术学项目)、国家艺术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申报。适时成立学校社会科学联合会,引导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把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实施“名家艺人进校园”计划,每年邀请20位左右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演艺界名人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艺术展演活动。加强艺术教育科学研究,每年举办一次教学学术活动,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14.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打造优秀研创成果。积极筹备创办《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学报》,加强网络文化的宣传和科学研究。重点扶持“安徽省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中心”省级科研平台建设,筹备成立“中国非遗和乡村振兴设计研究院”“安徽美育与高等艺术教育研究院”“安徽地方戏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加大培育使之成为省级科研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推进文化艺术创作与生产。继续扶持以原创歌剧《包青天》、独幕剧《归》等为代表的艺术精品创作与展演。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策划一批站位高、创意新,主题鲜明、贴近师生的系列活动,打造以美化人的文化艺术精品。
专栏五:科学研究振兴计划(2021-2025) |
(一)科研项目建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含艺术学项目)3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0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个、教育部规划项目15个、其他省部级项目70个。 责任单位:科研处/发展规划处、党委宣传部、各院系。 (二)名家艺人进校园:每年邀请20位左右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演艺界名人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艺术展演活动。 责任单位:科研处/发展规划处、艺术创新与实践中心、各院系 (三)科研平台建设:筹建“中国非遗和乡村振兴设计研究院”“安徽美育与高等艺术教育研究院”“安徽地方戏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责任单位:科研处/发展规划处、各院系 (四)艺术创作展演:充分利用音乐厅、剧场、美术馆、演播厅等场馆和设施,组织开展音乐、舞蹈、戏曲、影视、美术、设计等艺术创作与展演,每年编创一批高质量的文艺作品,组织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艺术展演活动。 责任单位:艺术创新与实践中心、科研处/发展规划处、各院系 |
(五)坚持服务社会,以文艺志愿服务为宗旨推进文化艺术社会普及
15.增强文艺为民意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牢牢把握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实施“文艺服务江淮行”计划。充分发挥学校艺术综合优势,在安徽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安徽省广播电视联合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分别牵头成立院校工作委员会、播音主持委员会,组织开展文艺志愿服务、主持人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提高高等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16.建立文化共建基地,积极推进文化传播。继续推进与地方政府、文化传媒等企事业单位建立文化领域的战略合作机制。注重加强学校与所在地政府及社区的紧密联系,共同开展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战略合作,继续实施“肥东县戏曲进校园”项目。实施“高雅文化进社区”计划,搭建文化艺术大舞台,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专栏六:文艺服务行动计划(2021-2025) |
(一)文艺服务江淮行:组织师生分赴安徽各市县以采风、写生、调研、展演等形式,开展文艺宣传和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文化赶集”“送戏下乡”,每年举办一次以上省级专业类文化艺术展演和竞赛等活动。 责任单位:艺术创新与实践中心、校团委、各院系。 (二)高雅文化进社区:与新站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磨店社区对接,组织师生开展“高雅文化进社区”活动,协助创办“文化艺术大舞台”。 责任单位:校团委、艺术创新与实践中心 |
(六)坚持传承创新,促进文化艺术教育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7.推动文化体系建设,实现艺术传承创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艺术的传承教育中注重创新教育,特别是传统音乐、戏曲、舞蹈、美术等技法的创新教育。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创新,在各类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实践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肩负起艺术教育促进文化建设的重任。
18.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校园特色文化。以文化传承创新为动力,以全国文明校园为标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展示学校办学历程,开展校情校史教育。围绕学校章程中标识条款,凝练和创作校训、校歌、校徽等文化标识物。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塑造大学精神文化,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打造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特色学校文化。
专栏七:文化文明建设计划(2021-2025) |
(一)非遗艺术传承:组织举办全省非遗艺术交流大会;邀请安徽非遗艺术传承人来校开展表演、展示等活动;开设《安徽非遗艺术》课程;适时申报非遗保护本科专业,开展表演(徽剧方向)、舞蹈表演(花鼓灯方向)等专业人才培养。 责任单位:科研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艺术创新与实践中心。 (二)文明校园建设:按照全国文明单位和文明校园建设要求,制定《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文明校园建设方案》,全面建成省级文明校园,力争在2025年申报全国文明单位。 责任单位:校文明办、各院系、各部门 |
(七)坚持国际往来,积极与世界知名艺术院校开展合作与交流
19.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提高先进教育理念。把握教育“三个面向”,学习借鉴世界一流艺术院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推进艺术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积极与已有交往基础的国外一流艺术院校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交流。选派若干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赴国外艺术院校开展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邀请国外知名艺术家或艺术教育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举办或者与国外高校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20.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拓宽师生国际视野。努力争取与国外知名艺术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探索与国外知名艺术院校合作在华举办“大师班”或者“暑期学校”。适时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21.加强中华文化输出,推进文化艺术传播。以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继续组织艺术访问团出访国外知名高校,推进中国优秀文化艺术的海外传播。
专栏八:国际合作交流计划(2021-2025) |
(一)文化艺术交流:建立与国外知名艺术院校长期合作机制,共同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每年安排10-15人次国外出访计划,开展文化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计划选送10名左右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知名艺术院校访学或者攻读博士学位;五年内举办1-2场国际性文化艺术交流大会。 责任单位:外事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 (二)中外合作办学:学习借鉴国内同类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争取与“一带一路”国家知名艺术院校合作举办3+1或者4+2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责任单位:教务处、外事处、继续教育学院 |
(八)坚持协同创新,建立区域性、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
22.融入艺术教育联盟,加强区域合作交流。积极加入“全国综合艺术学院交流协作会”“全国艺术院校教育创新联盟”等协作组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开展与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艺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的深度融合,联合开展普通专升本教育、科学研究、艺术展演等。
23.拓宽校企合作领域,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艺术实践、就业实习基地。选取若干合作单位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学生艺术实践和毕业生创业就业空间,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多元化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艺术培训、艺术等级考试机制。
24.建立社会评价机制,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加强社会组织和评估机构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和评价,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第三方对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等进行诊断式评估,确保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顺利达标。
专栏九: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5) |
(一)院校协同创新:按照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与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水平院校合作,开展学术交流、访学进修,推进学科建设,共同培养高水平艺术人才。 责任单位:科研处/发展规划处、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 (二)校企合作育人:争取与安徽演艺集团、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新媒体集团等国有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共建机制,联合举办艺术、传媒类应用型专业,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协同育人。 责任单位:教务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
(九)坚持绿色共享,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25.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大力推进现有工程标段项目建设,改善教学基本设施条件和教职工生活条件,积极争取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并在2025年前交付使用。完成校园绿化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开展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行动计划。加强疫情防控、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监测等后勤服务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实验室与设备安全管理。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实现校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6.完善校园智慧系统,推进学校资源共享。加强学校与中国农业银行的合作,推进校园智慧系统建设,努力实现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资助、图书信息管理智能化。探索学校大剧院、美术馆、音乐厅、体育馆等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场馆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专栏十:校园设施建设工程(2021-2025) |
(一)绿色校园建设计划:完成绿化、景观、体育场、智能化校园建设工作,推动剩余单体建筑内部必要的装饰装修。积极推进地方专项债申请,启动学校二期工程演艺中心、体育馆、学生宿舍项目的设计、立项、建设工作。完成校园绿化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累计校舍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 责任单位:基建办、后勤管理处 (二)智慧校园建设计划:开展银校合作,利用中国农业银行支持的1200万元,实施“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开展VPN系统建设,开发利用各类校外数字资源。完成校园无线网系统和上网身份认证系统利用和升级改造。实现校园网络稳定、高速的无线上网环境。 责任单位:图书与信息中心 |
(十)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升学校依法治校和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水平
27.完善党委行政职能,强化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政管理机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强党委组织、宣传和统战工作,强化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适时召开中共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党代会年会制度。建立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作用,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加强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建设,提高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水平。
28.构建学校法治体系,打造学校法治文化。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法治工作会议精神,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意识,成立学校法治工作委员会,健全法治工作体制机制,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师生权益保护机制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宪法、高等教育法等法治教育,开展法治文艺宣传和展演活动,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法治文化。
29.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照党管人才等六项原则选拔任用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开展述德述职述学述法述廉考核,提高政治自觉,增强办学治校能力。
专栏十一:党建促进发展计划(2021-2025) |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打造“党建+艺术”特色品牌,活跃党建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促进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责任单位:党建办、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 (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健全党代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学术委员会、团代会、学代会等制度体系,依法办学治校,全面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责任单位: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校工会、校团委 |
四、实现学校建设与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加强党委的全面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全面从严治党贯彻到规划建设任务的各方面,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不断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增强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发挥纪委监督责任,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促进管党治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形成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育人环境,为“十四五”规划确立的目标实现提供政治保障。
(二)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学校文化生态
立足学校发展全局,创新教育发展理念,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凝聚师生智慧,凝炼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理念为导向,以风气振人心,带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对全体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新时代教师形象。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把学校“十四五”建设与发展的每一个成就与学生成人成才结合起来,激励广大学生爱校如家、校荣我荣,为“十四五”规划确立的目标实现提供文化保障。
(三)强化组织合力,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学校各级领导班子要增强凝聚力,了解和掌握学校“十四五”规划确立的战略目标任务,分类分层组织编制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以及信息化建设规划等,从组织上强化领导,在实施中协调统一。加强对基层教学与科研组织的引导,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需要组建学术团队,充分发挥学术骨干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合力作用,为“十四五”规划确立的目标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四)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制度指引作用
明确学科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制定完善相关的制度、政策,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强化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和学生行为规范,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多出成果。强化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为“十四五”规划确立的目标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五)实行目标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争取省级财政、发展与改革、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的支持,拓宽筹资渠道,确保发展资金。通过省市共建、财政支持、社会力量融资、多元合作办学等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用于校园基本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建设、图书与信息资源建设。在教学能力提升和科研事业发展的基础上,2025年前再进一步加大投入,用于学校项目后续建设,使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为“十四五”规划确立的目标实现提供财力保障。
(六)强化过程监督,确保目标顺利实现
学校成立“十四五”规划实施监督与指导工作组织,全面负责对学校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开展监督与指导。要按照阶段性工作要求,组织或者委托第三方对规划建设任务开展年度评估。纪检监察部门要担负起监督职责,对规划实施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按照纪律要求启动问责程序,为“十四五”规划确立的目标实现提供监督保障。